“可别小瞧了这个简单的牌子哟,通过它不仅能学到技术,更了解了不少政策。”近日,达州市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贫困村民吴召寿指着他家墙上的“电子书”对记者说。
谈起这“电子书”,吴召寿拿出手机,扫一扫“电子书”上面的二维码。瞬间,他家的基本信息、家庭结构、致贫原因、家庭主要收入、帮扶联系人、帮扶措施以及帮扶政策信息等一一呈现在了手机屏幕上。
今年64岁的吴召寿,手机都很少使用,要扫描二维码,必须得使用智能手机。这高科技的东西对一位贫困村民来说有用吗?
“村里组建了解说团,会定期为我们进行义务宣讲,扫扫这牌子,谈谈脱贫进度,讲讲国家政策。”吴召寿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我今年搞玄胡种植赚了点钱,准备去买部手机,向小李学学。”
吴召寿口中的“小李”就是“电子书”的设计者、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帮扶干部李易军。据李易军介绍,他自被学校党委派驻到柳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每日都会带着沉重的资料入户调查走访,不仅成本高,效率也较低。今年3月,李易军搜集整理出了全村贫困户的相关信息,将数据录入电子表格,上传至指定网站,再通过网站分别为村民生成单独的二维码,再将二维码印制到党员干部挂包帮扶贫困户公示牌上,通过手机扫一扫,先前录入的数据就会全部显示在手机上。
“贫困户的信息与相关政策更新由驻村工作组人员负责分析统计并实时更新。”李易军说,这本“电子书”不仅畅通了干群联系方式,成为了干群沟通的桥梁,在督导调研上,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帮扶举措和帮扶进度,便于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据了解,目前该做法已在开江县全县推广,根据二维码管理系统原型,已建成开江县精准贫困户家庭收支台账管理系统。